位置提示:频道_视频>>国内新闻

热点连线:“醉驾入刑”更要“入心”

2011-05-13 15:47  来源:新华网 选择字号:   
订阅河北手机报,新闻天气早知道!详情 http://mobile.hebnews.cn/
27700国内新闻/enpproperty-->热点连线:“醉驾入刑” 更要“入心”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热点连线,我是文严。5月1日起,“醉驾入刑”正式开始实施,针对醉酒驾车的处罚措施被称为是“史上最严厉”的。然而在全国媒体以及交管部门高密度的宣传之下,各地依然先后曝出“醉驾入刑第一人”被查获的消息。“醉驾入刑”能不能管住司机手中的酒杯?下面,我们来连线一下新华社记者王普,来了解一下相关情况。王普你好。

  【王 普】你好,主持人。那么自从“醉驾入刑”正式开始实施,北京查处醉驾的情况和效果怎么样呢?
  
  【王 普】是这样。北京交管部门近年来一直对酒后驾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北京版的“醉驾入刑第一人”也在醉驾入刑的第二天占据了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这之后,接受刑事处罚的醉驾司机就屡见不鲜。这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音乐人高晓松。5月9日晚上,北京市交管部门接到报警,在东直门外大街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一辆北京牌照的白色英菲尼迪越野车与前方三辆车发生事故。而白色越野车的司机正是高晓松,据警方介绍,当时高晓松说话时口里带有明显的酒气。经酒精检验,高晓松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高达了243.04毫克,已经构成醉酒驾车的行为。10日下午,高晓松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事后,高晓松也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对不起!永不酒驾!”

  【主持人】我们知道最近北京警方也是展开了大规模的排查酒后驾车的行动,你也是进行了现场的采访,给我们介绍一下行动的情况好吗?

  【王 普】“醉驾入刑”的第四天,也就是5月5日北京市警方进行了“五一”节后最大规模的一次酒驾夜查,查处的地点主要是本市主要大街、繁华街区和餐饮娱乐集中的区域。同时,一批为一线民警装备的执法设备也正式到位。当时我是去了农展桥采访,发现这次夜查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警方动用了阻车器。当时我看见车道一旁竖立着一个警示牌,上面写有“前方有阻车器,请服从指挥配合检查”。在警示牌后面,一个银色手提箱就放在地上,这个手提箱也就是阻车器。只要交警在一旁轻轻拉动一根绳子,阻车器的栅栏就立即会伸出10米远,这些栅栏上面都布满了钢钉。交警介绍,这种阻车器至少可以控制两条车道,如果有车辆强行闯卡,如果车辆扎在阻车器上,30秒内轮胎就会彻底没气。警方希望通过这样的持续严查酒驾的措施能够震慑酒驾行为,确保每一个司机和家庭的安全。

  【主持人】那么近日最高法院的副院长张军“醉驾慎入刑”的阐述就引发热议,那么这方面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情况?那么你认为,传统的酒桌文化怎么样才能够减少对于安全开车的影响呢?

    【王 普】“醉驾慎入刑”的阐述的确是引发社会上的一些热议。我想这种争议也反映出大众对醉酒驾车这种行为的深恶痛绝。但不少网友说,醉酒驾驶虽然应该严惩,但是也应该区分情节的轻重,根据影响的大小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就我个人来看,与其关注这种操作层面的争议,不如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醉驾入刑”的初衷上面,也就是“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另外,很多专家认为,杜绝酒驾现象,就要改变饮酒传统。很多人酒后驾车的原因是“朋友关系好,不喝不合适”,酒驾的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在文化层面上。由此看来醉驾不仅需要“入刑”,更需要“入心”。一个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的环境,可能比刑法的威慑力更有效果。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王普的报道,再见。有关法律法规能否严格执行,交管部门的执法水平能否跟上,如何避免“人情关系”的影响,这将是“醉驾入刑”下一步人们关注的重点。当然,仅仅靠法律还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杜绝醉驾,还有待于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好的,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责任编辑: 杰森
相关新闻: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