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科学地震救援:切勿盲目前往堵塞救命通道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3-04-24 14:31:10  责任编辑:张灵

   

张跃刚解读科学地震救援的重要性 周国梁摄

    主持人:我们在网上看报道的时候,经常看到一组这样的词汇,预测、预报、预警,这三个活动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张跃刚:这三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地震预测是我们地震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地震预报是政府行为。通常我们提出的有震意见是地震预测意见,要向社会发布需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和政府审定才能形成预报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省级以上政府部门才有权发布,这样也提示一些爱好者,如果你自己有什么预测预报意见,应当报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来统一的管理,自己不要轻易向社会分布以免引起社会谣传和恐慌。

    最后您还提到一个地震预警的问题。现在地震预警的话题在网上或者其他一些媒体上都时有报道。很多人认为地震预警是不是就是地震预报,把两者混为一谈,我在这儿澄清一下,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地震预报在震前,预警在震后,地震预警是应用不同地震波的快慢进行预警,进而达到减灾目的的一种手段。地震发生后会产生两种主要的地震波,分别是P波和S波。P波跑得要快一些,它的速度约是6.5公里/每秒-7公里/每秒,S波速度慢,通常约为3.5公里/每秒-4公里/每秒。P波速度快,但是危害小,S速度慢但危害大。我们如果在震中附近有台站,及时记录到P波,并对地震进行定位,确定参数以后,我们通过一定的审定,通过手机短信或者通过电视和其他媒体将信息发布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在S波未到来之前采取相应措施,就能起到减灾作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地震预警的技术性难度很大,有的人在做尝试,只有10到20秒的时间,台站记录的波要对它进行分析和定位,还要再通过媒体发布出去,这个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所以给我们的可开展工作时间有限。

    另外还有一点,地震预警也有盲点,地震发生以后往往是在极震区灾害最严重,对极震区往往没有预警作用,地震预警可能对大震有作用,地震预警它的技术要求很高,地震预警对台站的密度要求很高,应在10公里左右的间距为时间宜,目前我们还达不到,在这方面我们做努力。

    主持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两个最沉痛的日子发生在河北,1966年邢台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这两次重大地震给我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多年来的经验积累,我们也汇总出了地震应急各类预案,芦山地震发生后,张主任,我省进行了哪些地震形势分析?

    张跃刚:首先芦山地震发生后河北省地震局进行了应急会商,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庐山7.0级地震的震后趋势进行了判定,这个震后趋势主要指地震是什么系列类型的,同时也对我省和周边地区的震情进行了研判。

    主持人:我们地震局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呢?

    张跃刚:四川生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后,河北省地震局迅速向省委省政府报告震情,局领导和所有应急人员立即到岗,按照地震应急预案开展工作,我们平时都是有地震应急预案的,发生地震事件后我们就按照应急预案的流程来做,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各岗位人员按照要求做好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的各项准备。二是认真分析四川芦山地震后我省的地震形势,密切监视我省的震情。三是组织了地震灾害评估现场工作队和地震观测技术专家组,准备赴灾区进行现场援助工作。四是关注舆情动态,及时通过省地震局官方网站和微博发布信息。

    按照中国地震局的统一部署,4月20日下午,我局派出副局长高景春和专业技术人员毛国良赶赴四川地震灾区,他们主要做两方面的事情,一是协助四川省地震局布设地震现场流动观测台网,二是开展地震观测资料分析工作。

    主持人:作为地震局的专家,我们现在最关注哪些方面,有没有准备去灾区进行观测?

    张跃刚:各方面的准备都已经做了,我们还准备了3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是地震局和主管部门进行协调,他们都已经整装待命,随时准备出发,现在前方人也比较多,大家都去了,往往不能帮忙可能添乱,所以现在还没有出发,在等待前方的指令。

    主持人:地震发生已经过去3天的时间了,很多网友非常关注如果地震发生了,那如果进行逃生和科学的自救呢?刘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

    刘毅刚:灾后给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像环境设施、生活设施以及一些工厂的设施都受到很大的破坏,外环境破坏非常严重,水源里面可能有大量的泥沙,还有一些病菌,这些都可能对群众造成很大的危害,有很多潜藏的隐患。

相关新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