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第二届微电影大赛座谈会专家发言

2014-03-28 14:43: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灵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创作》

    河北传媒学院影视学院 杨 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和业界的各位同仁在此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善行河北、美丽河北”第二届河北微电影主题大赛圆满落幕,在这里由衷的祝贺获奖的同学们,因为你们是河北影视人才的未来之星,你们的历练与收获代表着河北影视事业的成长与荣誉。我们河北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自古即是京畿要地。燕赵大地上一直流淌着华夏民族最纯粹的血液,最古老的中国文明。这些都是先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宣传河北,发展河北,热爱河北,是我们媒体人、影视人不容推卸的责任,而今天我们通过同学们的作品看到了你们眼中的美丽河北,你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份热土的挚爱,我为你们感到无限的骄傲。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形式,在同学们心中是很受追捧的。所以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微电影。

    微电影也叫小型电影,是以互联网、手机、移动视频浏览器等 “新媒体平台”为主要播放渠道,具有完整故事情节 ,超小规模投资的“类”电影视频。是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更具观赏性,娱乐性和广告价值。它更贴近大众生活,是时代赋予电影文化的新理念,小型电影艺术是时代赋予电影的创新化、创意化、创市场化的提高和升华。

    一、 微电影的“微”特征微电影的特征,我们完全可以从它的名字中体会出来。“微”字浓缩了这种新兴的电影模式的所有特征: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时长通常在5-30分钟,制作周期是一个星期左右,投资在几千至几万元之间。标准电影剧本在创作上要在3万字以上,场景要在80-120场左右,最低的投资也要在100万左右,要有标准的剧组(30人以上),胶片拍摄,正规的演员,剧本的审核机制和发行机制,这些都让非专业团体和人事对于拍电影望尘莫及。可是微电影在各方面的要求上更贴近老百姓,普通人,学生团体也就更就有可操作性。剧本要求不是场面越多越好,几场戏或30多场戏基本就可以支持起来,剧本字数从几千字到一万字左右不等,剧组成员最精简的四个人就可以成组(导演、摄像、制作、制片),大多采用非职业演员,拍摄设备可以是很大众化的手机、DV和数码相机,没有繁复的审查制度和发行条件,制作便捷,内容丰富,操作性更强。听到这里,在座的许多同学可能认为微电影容易拍,就轻视它,其实不是这样的。我需要强调的是:形式小不等于简单,情节微不等同于不完整,更不代表肤浅,庸俗。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它就像电影届里的潘长江,是浓缩的精华。在剧本创作方面,微电影情节集中,叙事冲突衔接紧凑、连贯,与传统电影相比故事的开端与发展往往发展紧凑,高潮一定是有出乎意料之感,设置的场景也仅仅是传统电影的四分之一,人物关系设置简单,往往是单线索叙事,更容易将生活中的细节放大,将某种情绪放大,更像“生活中的放大镜”,情绪的爆发力更强,更容易一阵见血的反应事物本质,深入的思考人性。比如说这届获奖作品《一夜》,就是表现善恶一念间的犹豫和选择。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的评判标准比较传统电影票房的好坏是衡量电影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为了票房的保证,电影人往往在选择题材上是艺术性和商业性都要考虑进去,两者有事很难要达到平衡。微电影打破了院线单一的播出途径,新媒体下的网络结合,评判微电影的途径也很多,比如播出量的多少,品牌知名度的提升,相关网络热词和相关网路销售的整体量化,所以微电影在题材上相较于传统电影范围更宽,题材也就更加多元化。这些条件非常契合学生作品的要求,成为学生热捧的对象。微电影可以说是为学生创作开启了一扇便于他们成功的幸运之门,你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是你们最大的幸运。我们学校李胤泽同学的练习作业《等待》,他们就是利用寒假拍摄制作完成的,剧组成员就是关系好的几个同学,自筹了5万元左右,利用自己手中的两台佳能5D2相机,租了一些灯具和道具,从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的大群众中挑出来的两个主演,这次微电影的实践,让同学们真正关注社会,用自己的镜头表达想法,要靠行动实现想法,首先要成立剧组,进行剧本创作、加工、修改,体验剧本和镜头转化的导演思维,懂得团队合作,意识到控制资金,有效利用每一份钱,产生最大效益,这次体验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收获,这部片子入围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获得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短片导演奖。这次经历让同学们不仅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同时也有机会和更多喜欢微电影的业内人交流的机会,激发起他们更多的斗志,在后面的学习中,为了交出更优秀的毕业作品,他们早早的就开始进行剧本创作,在提交策划的时候,一个小组竟然能拿出三个微电影剧本,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肯定的。同学们一定要坚信,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同学都是在实践中成长的。通过同学们学习的成长经验可以看出,这些现在相对有成绩的同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不能抱着很功利的心态,它不是一个“短期效益工程”,他们是通过一个一个的微创作磨练起来的,所以首先应该以短剧剧本训练为基础,通过长期练习慢慢成长起来。微电影时间短,就更加强调“内容之上” ,所以想拍好微电影,同学们首先应该做好剧本练习,微电影剧本能写好,标准的电影剧本也就没有问题了。我们学校第二届艺术节剧本一等奖的一个学生微电影剧本《自是少年》被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沈星浩看中,让他做电影编剧,把19场戏的微电影场景改编成一个90分钟的电影剧本,最终他在原有框架上写了82场戏,目前,剧组已进入到前期准备阶段。另外,2013级专接本的一个同学目前正在北京跟组拍摄电影《我的功夫男友》,因为这个剧本是她创作的,这些同学得到的一些实践机会,很多都源于他们能够创作好的剧本,因为现在市场上多呈现出“一本难求”的现状,同学拍摄的微电影大多是自编自导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在教学中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 微电影的缘起和发展微电影这个词比较具有中国特色,它脱胎于国外短片。之所以被人们追捧,是因为它最早属于“草根”领域,DV、手机、数码相机的摄录功能的普遍化,让原有专属高端的影视作品变成了一种“平民”和“全民”运动,技术壁垒的降低,移动播出平台、优酷、土豆、乐视、腾讯等网络视频网站的兴起与放开,让普通人从拍摄、制作、播出、欣赏一条龙式的服务成为可能。最早的视频是人们生活的记录片段,并没有完整的叙事体系,情节随意、无节奏无冲突,仅仅是供大家娱乐而已。后来一些明星、专业导演和专业团体加入到这个队伍中,让单纯的视频记录呈现出专业化的制作趋势,微电影逐渐发展起来。2011年1月,杨志平第一次突出了“微电影”这个概念。从那个时候开始,微电影正式走进观众视野,各种针对微电影的大赛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的涌出。微电影走进市场,最早是和广告联姻的,是早期微电影形态,也是目前发展最强势的形态。为了接地气,弱化广告商业元素,增强故事性,广告变的越来越好看,中国人喜欢看故事,这个是一种长久的习惯,最早出现的曲艺,就都是以故事为主的。第一支微电影是吴彦祖的《一触即发》,凯迪拉克汽车是赞助商。近几年大家比较熟悉的广告微电影,有2008年宁浩导演黄渤主演为网络游戏拍摄的《奇迹世界》,姜文为佳能相机拍摄的《看球记》,陆川为别克车监制的《新•方向》,孙周导演的为奥迪制作的《爱•漂移》,益达口香糖的“爱情武装到牙齿……”,飘柔广告八部曲等,这些微电影的运作模式都是先有广告商赞助,在为广告商量身定做剧本,组建团队拍摄。除了微电影与广告联姻的模式,这几年很火的《屌丝男士》系列,基本上是将微电影推向了极致,每一集都是由一系列的故事组成,一个小故事基本上2-3分钟,每一个故事都是利用画面的设计来抖“包袱”,这种微型结构,就是利用画面镜头来讲笑话,更像是“微电影笑话”,所以当下微电影类型为了满足不同受众需求,这些年都有不同的发展与变形。从题材上大概有草根恶搞型、青春爱情型、励志奋斗型、亲情感人型,唯美风光型。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一刻•爱吧》《老男孩》《空巢老人》《回家》都可以从上面的类型中找到个自己的位置。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