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热点聚焦第五期:关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访谈实录

来源:河北新闻网 [原创] 2014-06-26 10:12:10 责任编辑:国梁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燕赵都市网承办的《热点聚焦》系列在线访谈。现在2014毕业季已接近尾声,但是高校毕业生就 业依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这一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三位嘉宾和广大网友一起交流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相关话题,我是今天的主持人。首先隆重发介绍三位到场的嘉宾,他们是:

    河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义珍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王长华

    河北四方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永录

    (一)关注就业难

    主持人:在网上,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今年,高校毕业生们自嘲遭遇了更难就业季。关于“就业难”,您怎么看,有多么难,哪些人感到难,为什么难? 我们首先请嘉宾一起聊聊这个避不开的话题。 河北今年的就业形势很特殊,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产业向河北转移,河北经济自身也在进行着结构调整。这些经济大背景下,就业形势会有哪些变化?请 张厅长客观地谈谈我省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张义珍:好的。正如大家所担忧的,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确实面临一些困难,从总体上看,目前的就业形势是总量压力大,从河北省劳动力结构的情况看,劳动参与率还是 处于高位运行。据我们初步测算,今年劳动力供给量大概在105万左右,在这里边,有高校毕业生三十六万五千人,还有一些中专、高职等等有四十万人,还有一些其他的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淘汰产能缩减 下来的人员,还有一些累计下来的登记失业人员。

    另一方面,根据我们初步测算,新增就业岗位在70万个左右,再加上自然减员大概在20万左右,这样,可直接容纳的新增就业是90万人。这样,总量算起来,大概有15万的缺口。所以第一个方面 体现的是劳动力就业的总量压力增大。

    第二个方面体现的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这里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就是,一方面我们工业的转型升级,化解过剩产能,还有一些淘汰落后产能,都促使一些新兴产业的兴起。这些新兴产业需要一线工 人,也需要熟练的技工。而另一方面,我们高校毕业生占着新增就业非常大的一个比例,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特别是本科毕业生不愿意从事一线的工作,所以现在我们就会发现有两难的情况,一个 就是企业招工难,这个我们有很深的感受,另外一方面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所以这两难的境地充分体现了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对河北来讲,还有一个特殊的挑战,就是河北面临着大气污染治理、环境治理、化解过剩产能,在这些方面河北提出了“6643工程”,这个工程所涉及到的就业人数、就业总 量,根据我们初步测算是超100万,当然这“6643工程”有一个实施的过程,不是说一步到位,不是一年的任务,是分几年进行。但是分几年进行,我们在进行的过程当中,也肯定会释放一些需要转岗、 需要再就业的劳动力,也会造成一些岗位的流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河北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就是压减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这些方面所造成的劳动力的转岗再就业。在就业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在岗 位一定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肯定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又挤占了一部分岗位。

    我觉得还有一点特别突出的感受,十八大提出了要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现在,无论是就业者本人还是他们的家属都特别希望高质量的就业,包括就业机会的均等,就业的稳定、收入的增加 ,就业环境的不断改善,所有这些越来越被社会关注,或者说大家对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存在的。

    当然我们在看到这些压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还有很多积极有利的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前不久,在河北省经济形势分析暨重点建设项目调度会上,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我省就业情况的汇报,张庆伟省长对就业工作也提出了具体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对于我们各项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实,也 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个有利的方面,我想就是改革红利在不断显现。因为现在从党中央到国务院推进的一系列改革,特别是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和一些审批制度的改革,使一些市场主体得以迅速增长,创业的积 极性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改革所释放的红利也会进一步地增加一些就业,所以会缓解一些就业压力。

    第三个比较有利的方面,就是新型城镇化,从国家到我们省,都在强力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无论是从交通、城建还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的推进,都会拉动一系列项目的新的增长。这些 新增长的项目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带动新增就业岗位,也会在一定程度缓解就业压力。

    第四个,是一个更大利好因素,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会有一些新的项目的拉动,新的机会的供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河北的就业压力也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当 然还有一些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大家的就业观念越来越趋于理性,在岗位选择上,在就业态度上,也更加理性,更加客观。所以现在我们总体的感受是,虽然就业压力很大,但是从基本面上来看,还是 平稳有序的。

    主持人:具体地说,当前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是多少,和往年比,有无明显变化呢?

    张义珍: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年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和往年大约持平,截至到5月底,签约率大约在23.89%,和往年大体持平,但是从其他的就业指标上看,也是有升有降,总 体持平,比如说全省新增就业是3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是10万人,还有困难人员的就业大概是四万两千人。在就业方面一个最重要的控制指标就是登记失业率,我们一直是保持在4.5%以下,从这些主 要的就业指标来看,应该说和时间的进度基本是吻合的,和往年的水平也是大体相同的。

    主持人:王校长来自河北师范大学,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关注高校教育和就业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请问贵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请您谈谈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 法。

    王长华:刚才张厅长已经介绍了我们省目前的就业情况,我和张厅长的感受是一致的。就河北师范大学来讲,是一个老学校,这些年经过多方面的探索和改革,正在探索走一 个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多元发展的路子。就业情况,因为到现在还没有非常准确的数字,拿2013年的毕业生举例,去年7月中旬,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的就业率为68%,硕士为56.45%,本科为81.83%。 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手续现在正在办理中,我来之前了解了一个情况,是和去年相比,我们招生就业处预计应该比去年同时期略高,情况略好,这是他们提供的一个数据,我原来以为今年形势很严峻。 刚才张厅长讲的省委省政府的各种举措对推进毕业生就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张永录总经理来自企业,对就业市场的供求状况最为敏感,欢迎您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说说当前的就业形势,毕业生求职到底有多难呢?

    张永录:从企业这个角度说,我觉得要想解决现在存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是两难的问题,不是单纯的一难。一方面是高校学生毕业以后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岗位 ,找到一个可以发展的空间,这对他来讲很难。但是对于企业来讲,虽然有各种需求,但是要想通过某种招聘的渠道或者一些资源能够吸引到企业所需的人才,特别是优秀的人才其实也难。我们公司今 年以来计划招聘引进各种人力资源包括人才是1200人,上半年应该说举全公司之力办这个事,但到目前来讲一半也没有完成。后来我们想,为什么会呈现这么一种局面,也进行了一些分析,我觉得首先 一个原因是,受全球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影响,整个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很多企业的日子不好过,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过去靠加工制造成长起来的企业,大批的倒闭了,造成用工岗位总体数量减少。 这是从企业的角度看。

    第二方面,有些企业受大环境的影响,生产经营管理的成本不断完善,而人力资源成本现在占了一个企业总成本的25%以上,这个数字是比较高的。企业一方面想降低成本,但是也想招来人,就 想招一个比较实用的人,或者来了以后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能上岗、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

    从学校和学生来看,我们国家现在高等院校这种教育的结构,往往更多的还是体现出学历教育,还没有真正实现由学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转型。也就是说很多专业在设立时可能是热门,但 是到了三年以后,四年以后,大家一看热就都设立这个专业,到了学生分配的时候就变成了冷门。所以我站在企业的角度,现在很多企业是订单式生产,而不是过去的计划经济,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教学 ,特别是高等学校的办学,应该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来思考这个问题。作为学校,你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和满足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我想这样做,恐怕学生就业问题就相对好解决一些。

    最后我感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现在很多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择业观上,还有很多问题,我体会很深,所以有的时候看到一个学生条件很好,就接待他,但在聊天的过程当中,有这样 的一个对话,说你是看好一个什么样的岗位,他回答了一个具体的岗位,我说你有什么样的诉求,他讲,我上大学四年,我父亲累计为我举债近十万元,我现在就一个事情就是挣钱多。很现实,非常现 实,我说钱从哪来呢?他说那我不管,我要找一个高薪的岗位。所以通过这样一个经历,就感觉到,我们现在从全社会来讲,都要解决一个高校毕业生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这个问题解 决不了,你有再多再好的岗位也没用,因为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眼高手低,把自己看得很高很高,但到了实际岗位当中做的时候他不胜任。

    我还接触过很多学生报考文秘,因为这个工作没有风吹日晒的,问他有什么样的条件呢?说我有这个证书,说有高级文秘证,把这些有效的证书变成了自己择业的一个护身符,而不是考虑自己的 实际能力能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你到了具体的企业能不能挺得下来。

    所以我还是这样去想,作为一个学校的毕业生,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先找一个接近自己基础能力的岗位,在这样的岗位上进行深造,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肯定会 有机会。因为大家现在都很清楚,国有企业在安置学生就业方面,并没有承担多大比重的数量,而绝大部分都在中小企业或者民营企业,党政机关是万人过一个独木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要么是 想到党政机关,或者到大型国企,而把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放在一边,那就等于自己给自己堵死一条路。

    从现实看,学生毕业以后很难做到专业对口、学以致用,这是很难的。所以全社会都要对这个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如果党委政府、政府职能部门、教书育人的各类院校,再加上我们数以千万计的 企业,大家都把就业问题当成一种社会责任,去思考,去担当,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希望的,我们还是很乐观的。

    王长华:前两天看网上一个笑话,说现在三千块钱你想招一个民工,说那门儿也没有,你最多只能招一个大学生。刚才你提到的岗位短缺问题,一方面岗位是短缺的,另外一 方面大学生就业难,找不到工作。我觉得从学校来讲,对目前就业问题的难度感受比较深。破解就业难,我觉得要解决很多问题,一个问题是,人才的培养不能主动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就是你培养的学生不能胜任工作岗位,普遍有这样的反映,就造成了很多岗位招不到合适的员工。

    刚才说到的大学生就业观念需要引导,全社会都要做一些工作,现在从企业的角度讲,小微企业大家都不愿意去,个体、私营的,也不愿意去,还有就是不愿意到县以下的中小学去,不愿意到没 有编制的单位去,这些都是问题。所以就造成了一方面企业招人困难,另外一方面学生就业困难。我觉得不能简单地批评这个学生,像我们这类的学校,包括农大也好、科技大学也好,河北的学校里头 ,农村的孩子占了非常大的比重。说上了四年大学,以后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这是学生、家长、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这说明这个孩子很坦率,而且很有孝心,你能说孩子错吗?但是有问题, 学生家长为什么要供学生上大学,大学四年能学到什么,未来能干什么,我觉得这个事情一定有问题。当前人们最愿意看到的就是适销对路,大学和学生都树立市场意识,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协调联 动机制,最终实现以销定产。

    学校一方面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课堂学的真正变成工作当中用的,这是个要求。同时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可以把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的发展趋势这个信号,导向学科布局、专 业布局,包括培养过程,然后形成学科和专业,都紧张起来。现在的计划是国家的,原来就是一帮老师,就这个教材,就这个教学理念,就培养这个学生,你爱要不要,这个不可以,未来一定会向这个 方向施加压力。

    张永录:而且我相信这个问题肯定能解决,要不解决的话,就办不了学校。

    王长华:另外,导致这样现状的原因,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不管什么样的学校,专业布局、学科布局的雷同化。

    主持人:最近网上有一个帖子特别火,在高考前出来的,说高考加油,别报XX专业,然后网上就很多跟贴说别报新闻,那完全是个坑;别报法学,就业已经饱 和了。还有医学、法学、各种语言类专业都是被吐槽的专业。

    王长华: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大学不能仅仅成为单纯的岗位培训的地方。其实要求有岗位意识和实践技能没有错,但是更要紧的是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 有比较扎实、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等等这些品质。而且我认为,适销对路和后边的这些要求,两者之间比较的话,我觉得后边的东西更重要。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经常是头疼医 头,脚疼医脚,人们都在说就业难,要认真分析就业难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觉得人们目前急于破解就业难的问题,我所说的所谓的素质教育,大家觉得远水解不了近渴,需要有时间过程,人们更愿意 学什么就干什么,实现专业和职业的直接挂钩和无缝对接,无缝对接是可能的吗?但是我最后一句话就是,那么急功近利的愿望,我认为目前或者短期是很难实现的。

    张义珍:作为两难问题的破解,我觉得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比如说企业,因为前段时间我们也有一个案例,有一个企业招工非常困难,一下子需要9千人,需要这么大的新 增劳动者的数量,就希望我们的公共服务机构能够帮忙。全省的公共服务机构就是发帖子,做一些宣传,最后非常不理想,远远没有达到他希望达到的规模。当然我们和企业也做了交流,我们指出了企 业存在的问题,那么多的岗位虚位以待,为什么没有人来呢?我想企业也要考虑自己的原因。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和企业有一个充分的交流,昨天这个企业组织了一次大型的招聘会,据说情况还不错 ,因为他已经做了很多的改变,包括就业环境、工资水平还有员工管理等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改进。所以我想,在就业难和招工难“两难”的问题上,企业要做出自己的努力,一方面改善就业环境,改善 用工管理,同时也提高引进人才的基础待遇,我们企业也要提高自己的承接能力。另外一方面,学校要做出改善,刚才王校长已经讲了很多,而且我也知道有些学校为了缩短长周期,搞了一个厚基础、 强专业,就是前两年是相当于宽口径的,不分专业,后两年再分专业,目的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再调整专业,所以学校做了很多的努力,学校的努力还表现在很多方面,这些都是非常有利的。

    还有一方面是,学生和家长需要调整就业观念,这个方面,现在也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势头和变化。

    还有第四方面,我觉得也非常重要,就是政府部门和一些社会机构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说现在要加强劳动力的培训,加强技能培训,在这方面,全省的人社部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 上,现在不断的提高针对性,可能有的是培训钳工、瓦工,根据社会需求最多的方面,加强针对性的培训。另外,也指导和帮助企业加强员工的培训,在这方面也有很多政策。现在全国越来越重视职业 教育,6月23号、24号,要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对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个的教育机构可能要做出适度的改革和调整,这些,我觉得都是利好的消息。

    我相信,通过多方努力,“两难”的局面是可以逐步破解的。

    主持人:现在很多企业在抱怨大学生的含金量在降低,不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升高,现在的本科毕业生,还不如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本科毕业生,对这个 问题,张总您有没有同感呢?

    张永录: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一定要客观实际,如果说今天的大学毕业生含金量降低了,我不认同,如果说不如上个世纪70年代或者几十年代水平高的话,这是一个时间纵向 的问题,当人往前走看后三十年的时候,谁也看不清,因为那时候谁家要产生一个大学生,那祖坟冒青烟了。

    张义珍:当时的招生比例很低,和现在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张永录: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才恢复高考制度,当时那些毕业生,正赶上国家需要大量人才的时候,所以都有分配,就是不分配,企业也需要。现在,企业的数量、GDP的总量 ,翻了几十倍,自然而然出现这些问题,就很好解释。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一个是所学专业和你想选择的职业,到底是否匹配的问题,假如你学的是物理,但是你又不具备研究生、博士生这个能力, 你就不能搞研发,你只适合做一些应用技术方面的支撑工作。但他又觉得在这个行业中做基层的支撑工作没有发展,所以他就搞一个另类,走行政管理系列,这个时候,因为他的强项不在这个地方,和 学文科的或者天生就在这方面有天赋的人相比,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我们首先看如果他的基础知识没问题,只是他如何能够在一个企业里短时间地实现这个企业的需求,要我说,这就是人才。我 对人才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在你所从事的不管多大的行业,你只要能作出比别人更显著的成效,我就认为你是一个人才。 并不是说当代大学生整体水平就完全下滑了。

    张义珍:高等教育现在已经到了大众化教育。

    主持人:拿文凭易找工作难,大学教育“宽进宽出”, 有的毕业生空有大学生身份却没有大学生的水平,这也是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张永录:其实我认为这是对的,从国家来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来普及大专学历教育是必要的。

    主持人:有的毕业生有大学生身份,却没有大学生的水平,部分学生是有这样的问题的。

    张永录:如果现在是70岁的人,在那个时代,如果文化程度能上一个国高,那在当时的中国,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今天大本满大街都是,因为是基础性的东西,就像过去的开 车很牛,那么今天你开汽车,玩计算机,学会点英语,这都很平常了,这是选择职业的三大基本功,没有这些,就没有入门的可能了。

    主持人:有没有这样一些大学生,他们的水平和大学生的身份,不太适合这个企业的要求,或者不太能够有就业能力呢?

    王长华:这肯定有。

    张永录:这是必须有的。

    主持人:这样的学生存在,是不是要求高等教育作出改革?

    王长华:我觉得教育的改革肯定是中国改革的最后一班车。

    张义珍: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王长华:作为大学来讲,肯定要继续加强优化专业结构的步伐,优化专业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适应市场的需要,要主动设计一些产业短缺,发展前景良好的应用型和服务型 的专业。另外,还要探索大学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比如说大类招生,招生的时候就是大类了,其实比较科学的大类招生是一级学科内的大类招生,就是来的时候没有二级学科专业,在一起学习。

    张义珍:有的是按学院。

    王长华:对,等你学一段时间,这个时间各个学校设置的不太一样,有的是一年,有的是更长的时间,对你的能力,你的专业包括你以后的职业生涯有了解后之后,再去转专 业,这就降低了专业选择的盲目性,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选择的空间。

    我有一个看法,现在看我们河北没有重点大学,没有985,只有一个211,其实,我们现在省级大学的一些专业的实力,并不比这些学校差,我们反对就业歧视,同时要对我们的学校有一个基本客 观的判断,这个综合实力要真和985大学比还是差。这种制度改革之后,要有足够的师资、课程和管理相配套的一套东西,不是想做就可以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哪个环节跟不上,马上这个大学就原形毕 露。我们自己就感觉到,这样干是一条路,但是这条路怎么走是最顺畅的?所以,对地方大学,我有一个观点,目前招生和培养的改革还不能说已经成功了。我曾经在我们学校,把我们的大类招生的改 革和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课程做了一个比较,我认为我是有发言权的,有些课程是开不出来的,我觉得大学里面最重要的是课程问题,然后是师资、设备、管理等这一套东西。

    张永录:我觉得这和企业的产品相类似,这个企业的产品未必比别人的产品都好,但是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产品生产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对产品售出,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支撑。

    主持人:河北高等教育的水平,从全国来看还是有差距的,是吗?

    王长华:河北的就业需要和全国是持平的,但是河北的高等教育和全国来比,是落后的。

    张永录:我觉得高等院校应该扬长避短,就是河北的高等院校目标市场定位,是需要考虑的,别和北大、清华等这类学校比,我觉得不要那样比,就是怎么发挥自己的强项,我培 养的学生目标市场方位是什么。

    王长华:要研究一下河北省的高等教育结构,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觉得哪些东西是可以做、可以做得好的,哪些东西是做不好的,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

热点聚焦第五期:关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访谈实录 true
河北新闻网
News
河北新闻网
http://v.hebnews.cn/2014-06/26/content_4006686.htm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