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青春之花”铸就赶考路

2014-07-07 15:57:0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国梁

两位嘉宾做客直播间详解保定学院支教队的赶考精神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做客河北新闻网直播间,收看《实干兴邦谈赶考》系列访谈的第一期,我是主持人赵昭。

    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嘉宾,他们分别是: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 胡克明;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 牛余庆。欢迎二位的到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保定学院支教学生的回信中说: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能够以他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就要以支教毕业生群体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担当意识,以服务人民、奉献祖国为人生追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胡部长您作为团省委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带领青年的团体学习保定学院支教队的这种赶考精神,追寻自己的中国梦。您是怎么看待和评价保定学院他们支教群体呢?

    胡克明:在我们得知习总书记给保定学院毕业生群体回信之后,我们团省委在第一时间5月4号的上午召开了社会各界青年的学习座谈会。当时在座谈会上我们团省委书记张泽峰同志,就对保定学院毕业生支教群体的代表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评价。他指出在他们的身上,从他们个人的事迹上至少蕴含了三种精神。

    一种是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实质我们大家都知道是爱国主义,那么保定学院支教团队青年把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边疆,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的真正体现,也是一种大爱。

    第二种精神我觉得是善美精神,保定学院的支教群体在基层,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他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向善、向上、向美的这种追求,实现了在为中国梦奋斗进程中的出彩人生。生动的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

    第三种精神我觉得是一种志愿精神。志愿精神追求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奉献是第一位的,保定学院的优秀青年群体抛开了繁华,选择了艰辛,在贫瘠的西部挥洒青春,这是一种志愿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一种基于道德和良知的不图回报的精神,一种自觉自愿奉献社会的精神。我们当代青年就是要学习这些精神,践行这些精神,切实按照总书记回信要求,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写下我们充满激情和奋斗的历程。

    主持人:其实就像您说的,这些保定学院毕业生支教的群体,确实他们中间确实有很多青春的精神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学习。牛教授您是怎么看待和评价他们这些毕业生的呢?

    牛余庆:对保定学院这些学生的这种行为、这种壮举,我觉得我们也做了一下研究,概括起来看我觉得可以用“四个一”来评价。

    首先,他们这种支教行为是时代的一种壮举,也就是说体现了我们当代青年忧国忧民,切实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去报答祖国的这样一种壮举。

    第二,展示了当代大学习,80后,90后他们的一种崭新的形象,他们既是拥有先进知识的群体,也是有理想、有能力、敢担当的可以托付重任的这么一代青年的形象。

    第三,这种群体的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一种支教行为,实际上传递了一种正能量,让我们不仅是每一个青年人,也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要利用他们所创造的这种经验和这种财富,来催发我们社会的正能量,使我们这个社会更加的积极向上。

    第四,它内涵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种奉献精神,他们把青春,把最美好的时光不是留恋在大城市里边,不是留恋在灯红酒绿之下,而是奉献在边疆,奉献给最需要的人,所以这种精神就是一种担当,就是一种责任感,就是一种奉献精神,所以我认为保定学院的这种支教行为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它更多的是体现了我们这个社会,当代青年的一种奋进,一种有担当,一种有责任的忧国忧民的形象。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