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第六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访谈实录

来源:燕赵都市网 2014-08-19 15:24:00 责任编辑:国梁

    7月22日下午,由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燕赵都市网、河北新闻网承办的《热点聚焦》系列在线访谈第六期如期举行。三位嘉宾聚首燕赵都市网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访谈嘉宾:

    娄延果:教育学博士、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校长。

    马宏伟: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主任。

    许丽霞: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中心教授。

    现状

    升学招生季青少年心理问题多

    六七月是一个让学生又爱又恨的季节,爱的是假期,恨的是考试,小升初、中考、高考、期末考试,许多中小学生、大学生除了应对考试,还需要面对随之而来的成绩,把六七月份称为压力最大的季节亦不为过,考试成绩牵动着众多家长的神经,也催生了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可是一心紧盯着成绩的家长们,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异常。最近,几起高考生自杀案例让人扼腕,有的因学习压力大,有的因成绩不理想……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球三分之一的国家中,青少年是自杀风险最高的人群。在我国15岁-34岁人群中,自杀是排在首位的死因。

    暑期心理咨询中小学生逾三成

    暑假期间,除了火爆的补习班、游泳馆、旅游景点外,还有一个地方的“火爆”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中心许丽霞教授表示,精神卫生中心有6个病区,400多张床位,都是满满的,这6个病区里来咨询的确是青少年比较多,门诊量就跟一个普通的综合医院门诊量差不多,约有200多人到300多人,有的时候到暑假能达到400多人,前来咨询的青少年很多都是因为压力大、作业多、考试多、睡眠严重不足,导致抑郁、焦虑、头痛等躯体化障碍。

    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马宏伟主任表示,1998年石家庄市教育局的一个电话热线(86961313)———中小学生心理电话热线,牵出了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的成立,现在每天接听到的电话,周一到周五较少,周六日的时候每天达几十个。

    分析

    医学专家:缺觉导致植物神经紊乱

    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中心的许丽霞教授也曾表示过怀疑:那么小的小孩子怎么会心慌,有濒死的感觉,头晕、头疼、出汗,这么点小孩怎么会有躯体化的症状,可能跟他们学习的压力有关,包括家庭的压力,还有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作业之间的矛盾,有的孩子十一二点才能完成作业,但是他们还想再留点自己的时间,有的人后半夜悄悄地上网或者看小说,很多孩子可能一两点才睡觉,这样的孩子严重缺觉,就会造成大脑疲劳,植物神经系统紊乱。

    许教授说:“我之前接触过一个病人,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一上课就呕吐,然后四处求医,做了手术,打开腹腔发现胃里什么事儿都没有,白挨了一刀,到心理门诊一看就是心理的压力大,躯体化了。还有在转型期,比如小升初、中学升高中,考大学就更别说了,学生更容易出问题。”

    心理专家:自杀只是想杀死困难

    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主任马宏伟认为:“很多孩子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应对所有的困难,几乎每一个自杀的人不是为了杀死自己而自杀的,他们选择自杀只是想杀死困难,而又无法把困难和自我分开。这跟心理发展有关系,他们的心理和自我处于共生期,自己的困难与问题和自我没有分离,没有独立,所以他们更容易把自己和问题捆绑在一起,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解决不了问题,是自己能力的问题,是自己心理有问题等等。”

    “自杀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性的方式和语言,直接导致了自杀问题的出现,比如考试分数多少,只能证明这段时间有没有努力,可以说他没考好,但是父母会说你考60分就是丢人、笨等等,这种批评、指责、侮辱、谩骂等加在孩子身上,使得他羞愧难当,认为完全没有活着的意义,所以有些家庭中父母本身就是有心理疾患的,会把这些东西直接投射到孩子的身上,还有他们自己内心当中产生的一些创伤,他处理不了,不由自主地转嫁到孩子的身上,他们对孩子的影响,使得孩子觉得在这个家里面,除了完成作业就是考高分,其他的没有了,没有乐趣,也就是说他自己没路可走。”“受教育的程度越低自杀可能性越大,自杀意味着什么?对孩子教育的不到位,家庭教育不到位。学生到了青春期,正好是他个人意识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觉醒的时候,更加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论,所以很多人在考试之后出问题,不是因为考试,是因为考试所带来的高风险的评价,他觉得无路可走。所以无论是精神分析也好,家庭治疗也好,还有催眠等等,核心基本上就是‘人死亡不是问题,是怎么解决问题的问题’。”

    教育专家:成长的矛盾是根本原因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校长娄延果,站在教育最前沿十几年,他感觉在与学生的接触中,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确实存在。

    娄延果认为:“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来自于这么几个方面:中学生快速成长的身体与他(她)发展相对滞后的心理,这对矛盾容易造成中学生在遇到各种实际的学习、交友、生活问题的时候产生心理问题,乃至发展成心理障碍,也就是说,他(她)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但实际上看问题的视角,看问题的全面性都还不成熟,都还比较单一。”“再一点是因为在当今竞争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家庭、社会对于孩子升学的期望,这种过高的期望传递到学生身上产生的焦虑、矛盾所致。”“再有就是学生的自我期待与其在学校、在班级、在一个群体当中的学习成绩、交友状态的现实差距之间的矛盾,也是引发和造成同学们心理焦虑等现象发生的一个诱因。”“还有升学带来的,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升到一所新的学校,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新的朋友乃至于新的教学要求、新的纪律要求带来的不适应,也容易给学生产生心情上的焦虑或者不安等等。”“在家庭教育方面,我觉得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孩子自身所需要的和所能接纳的方式之间的差距或者说是代沟,这也是造成孩子心理产生焦虑和矛盾的原因,甚至有的孩子干脆把自己的心灵向家长关闭,给家长只报喜不报忧,或者不再与家长做过多沟通,使家长和老师失去了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这些现象的存在就造成了在学校教育中,一些学生会产生各种心理需要帮助的需求,如果没有及时地得到帮助,乃至于产生心理障碍,形成心理的疾患都是有可能的。”

相关新闻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