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河北省扶贫办就扶贫日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来源:河北新闻网 [原创] 2014-10-20 17:03:20 责任编辑:国梁

    问题1:开展扶贫日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是一件造福贫困群众的好事。大家普遍关心的是,这些募捐到的资金和物资将如何管理和使用?

    1、谢谢您的提问。公募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扶贫日活动成效,关系到社会各界的爱心能否真正温暖贫困群众。我们将加强公募资金管理,各级组织开展公募活动的捐赠资金,要求打入省公开发布的公募账号,实行统一管理。基本原则是,各地的公募资金原则上用于当地的扶贫项目,各单位的公募资金原则上用于各单位对口帮扶贫困村的项目。各地定向捐赠的资金,尊重捐赠者的意愿,用到捐赠者指定的地区和项目。同时,我们正在根据国家要求,制定关于公募资金和物资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对资金的募集、管理使用、监督评估等作出制度性的安排,确保各类帮扶资源和资金,切实用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此外,我们将结合“扶贫日”活动的开展情况,不断总结好做法、好经验,探索和完善“扶贫日”活动的工作机制。

    问题2:请简要介绍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新阶段以来的主要成就,以及下一步的主要举措?

    2、谢谢您的提问。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扶贫攻坚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整体推进,重视程度之高、摆位之重、措施之实、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合力攻坚,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3年全省贫困人口512万,比2010年减少360万,平均每年减贫120万人。二是与全省其他地区差距逐步缩小。2013年,全省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44元,比2010年增长55.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的66.3%提高到2013年的67.5%,增幅1.2个百分点。(注: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958元,贫困县3950元;2013年全省农民人均出收入9102元,贫困县6144元)三是富民产业不断壮大。坚持运用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发展富民增收产业,初步形成了太行山区优质干鲜果品产业带、黑龙港地区“富民大菜篮”、燕山地区食用菌产业集群、坝上地区错季蔬菜等一批成规模的扶贫产业片区,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夯实了基础。3年来,全省贫困县新增林果63万亩、设施瓜菜91.8万亩、食用菌大棚13800个,新增肉鸭存栏1500万只、肉鸡存栏1080万只、奶牛存栏4.9万头,直接扶持65.2万个贫困户发展了增收示范项目。四是贫困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目前,全省所有的贫困村已全部通水泥(沥青)路,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9%;3年来,完成了40万户的危房改造任务;贫困地区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我省的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很重,实现脱贫致富的时限要求很紧,特别是越往后面临的都是“硬骨头”,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截止2013年底,全省还有512万贫困人口、7300个贫困村,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难啃的“硬骨头”。二是连片贫困地区发展矛盾突出。我省燕山-太行山深山区和黑龙港流域,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弱,经济资源匮乏,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与发展难度很大。三是贫困地区整体发展还比较滞后。贫困地区产业规模小,龙头带动弱,发展层次低,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70%,要缩小发展差距,必须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四是致贫返贫因素多。因灾、因病、因学等致贫返贫问题还较突出,每年返贫人口还占一定比例。

    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扶贫开发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随着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确立,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使更多的贫困人口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初步形成了专项计划扶贫与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的“大扶贫”格局,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燕—太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冀中南地区列为国家层面的重要开发区域等,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三是多年的扶贫开发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四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自力更生、苦干脱贫的热情高涨。这些都是做好下一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力保障。

    下一步,一是要继续加大扶贫投入。主要是构筑多元投入格局,具体来说就是:争取上边的,引进外边的(包括工商资本、社会力量、京津结对帮扶等),省级财政倾斜,部门资金整合,市县专项足额。二是要创新机制。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扶贫开发,特别是要用好市场机制和市场思维,下大力破解扶贫攻坚中的资金、土地、保险等难题。三是要落实责任。特别要落实贫困县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落实好贫困县激励退出政策,健全扶贫考核机制,完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推动工作落实。

    我们相信,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通过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一定能够如期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问题3:去年以来,中央和我省都在积极改革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请介绍一下包括哪些方面?

    3、去年年底,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也就是中办发25号文,这是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颁布实施后又一个指导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关于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等尤其引人注目。为贯彻落实好中办发25号文件精神,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冀办发〔2014〕10号),根据我省实际,提出了七项改革措施和八项重点工作。七项改革措施是: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创新社会帮扶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扶贫机制,创新产业扶贫机制,改革扶贫组织机制。八项重点工作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特色产业增收,搞好科技扶贫,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强化教育扶贫,做好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文化建设,推进贫困村信息化工作。省委、省政府的《意见》不仅是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重要遵循,也是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的重要保障。

    第一是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今年1月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河北省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明确提出,对贫困县主要考核扶贫工作落实和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情况,考核结果作为省委对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目的是引导形成党政主要领导集中精力抓扶贫的导向。为此,专门成立了扶贫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了对全省贫困县2013年度扶贫工作的考核,考核结果经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送省委组织部,纳入对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内容。目前,省委组织部正在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研究完善我省关于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的实施意见。

    第二是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实施精准扶贫,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举措。具体讲,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精准识别“扶真贫”。就是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办把建档立卡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列为今年的一号工程。按照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扶贫标准,在全省共识别出512万贫困人口和7366个贫困村。目前,各地正在采集信息、建档立卡,争取到10月底,达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台帐,并统一录入全国网络信息系统。二是精准帮扶“真扶贫”。就是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在此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对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采取发展到户项目、股份合作制项目、现代农业园区示范项目、家庭手工业项目等方式予以扶持;对有外出打工意愿的贫困户,实施“雨露计划”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对不具备生存条件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和五保户,实行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最近,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贫济困,省委、省政府又开展了“春雨行动”,号召基层组织、民营企业、扶贫志愿者,自愿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通过这些措施,贫困户将得到比以往更大的扶持和支持。三是精准管理建机制。就是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并通过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引导各类资源向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配置,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是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为切实解决贫困帽子愿戴不愿摘的问题,按照中办发25号文件精神,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鼓励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脱贫出列步伐的意见》,提出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17年底,40个省定重点县和片区外国定重点县全部脱贫出列,其中17个省定重点县到2016年底全部出列。第二步,到2020年底,燕山—太行山22个片区县全部脱贫出列。为使意见更具操作性,我办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四是创新社会帮扶机制。一是全面落实定点扶贫。结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调整完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发达地区驻村联户帮扶机制,逐户明确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提高帮扶成效;二是实行领导干部扶贫联系点制度。省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贫困县、厅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贫困乡(镇)、处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处以下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户。三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扶贫帮困“春雨行动”。鼓励和引导基层党组织、民营企业、志愿者三方面帮扶主体参与扶贫帮困,直接帮扶到户。还有即将开展的“扶贫日”活动,这也是社会帮扶机制的一大创新。

    问题4:扶贫开发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省在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还将在哪些方面用力?问题4:扶贫开发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省在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还将在哪些方面用力?

    4、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很重要。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脱贫致富,既要靠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要靠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近年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原则,在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培育,注重激发贫困群众苦干脱贫的热情,注重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具体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示范引导,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近年来,结合实施产业扶贫,全省每年都要重点培育10万户以上的脱贫增收示范户,发展设施蔬菜、设施养殖、高效林果等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如衡水、沧州、邢台等地的贫困县,通过近几年的发展,80%以上的贫困户都有了稳定增收项目,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由于贫困群众的积极参与,逐步形成了太行山区优质干鲜果品产业带、黑龙港地区“富民大菜篮”、燕山地区食用菌产业集群、坝上地区错季蔬菜等一批成规模的扶贫产业片区,呈现出县有龙头企业带动、乡有特色产业、村有合作组织、户有增收项目的扶贫产业新格局。

    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增强群众的致富本领。每年都单列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如通过实施“雨露计划”,对贫困户中未升学、未就业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给予定额补贴;对有外出打工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行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围绕发展富民增收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同时,结合开展科教扶贫工作,大力推广种养新品种和农业实用技术,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为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三是引导贫困群众解放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针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的实际,通过举办贫困地区干部培训班、组织基层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帮助他们拓宽眼界、开阔思路,引领他们学会用长远眼光来看待发展问题,转变“等、靠、要”观念,变“苦熬”为“苦干”,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四是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好脱贫致富“领头雁”。实现脱贫致富,不仅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性,更重要的是把群众组织起来。为此,我们始终坚持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依托当地党委,帮助贫困村建好班子、选好带头人。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出许多好的路子。如选拔经验丰富、德高望重、志愿服务基层的老干部,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引导本土农民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脱贫致富带头人等回村任职,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富能力,为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坚持已有成功做法,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进一步引导群众坚定发展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阜平县视察时讲:“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引导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选准路子,坚定信心,加快发展。二是进一步壮大富民增收产业。重点抓好四项重点工作:一是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按照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导贫困群众以土地、资金等家庭财产入股的方式,参与扶贫项目建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帮助引进可分散手工生产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等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发展家庭手工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向园区集中,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城市工商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提升发展水平。四是大力推进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政策,加快对荒山、荒坡等闲置土地的开发整理,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金融支持等方式,吸引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参与,为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开辟新的途径。三是进一步强化对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继续实施好“雨露计划”,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搞好科 教扶贫,切实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脱贫致富本领。加强贫困地区干部的培训教育,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升各级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引领作用。

 
河北省扶贫办就扶贫日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true
河北新闻网
News
河北新闻网
http://v.hebnews.cn/2014-10/20/content_4255285.htm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